韩峰随笔|艺术带你重新发现生活之美

     发布时间:2022-04-06 11:43:56
 来源:中国网
    字体:

  艺术不是所有人都懂,也不是所有人都了解。不懂、不了解,用心感受便可。对于大众而言,发自内心地去热爱、去感受艺术,比单纯的了解更重要。就像欣赏一幅山水花鸟作品,令你悦目的是作品本身的线条与色彩,不过直抵你内心深处的一定是“情”与“景”的交融,“象”与“意”的统一。艺术家们以丰沛“情感”,赋予其作品“人文精神”,所以他的作品是“活”的,是有情感的,是有内涵的,是能影响人的。这是欣赏艺术的感受。凡令人有感受的作品,都会促使人思考。因为人生的一切进步,都从思考开始。

【贾大年葵花系列作品】

  有人说书画艺术不是生活必需品,顶多算是“装饰物”,我觉得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个问题。生活中,我们如果觉得它无用,完全取决于个人自身的理解能力与审美标准。其实,优秀的艺术品,当你静静地走近它,用心与它面对面时,你会有意或无意的发现艺术所独具的魅力——它赋予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小事儿的价值,带你重新发现生活之美!

  如果放进社会的大环境里,艺术品就不单是让我们重新发现生活之美了,它还将逐层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审美趣尚,犹如金字塔自上而下:一位艺术家创作了杰出的作品,艺术时尚设计师看后深受启发,继而复制(再创新)融入到流行服饰与配饰之中,潮男靓女购买后穿梭于飞红流绿的城市人潮里……举一反三来看待这个现象,例如我们去购物中心发现某日用品的外包装,总觉得与某位大师的艺术品相似;又或者我们常用的手机软件上,常有大师级别的人物画被复制或“翻新”。我就多次见到过以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为原型的时尚“衍生品”,这是艺术的无穷魅力,亦是艺术的商业价值。

【贾大年葵花系列作品】

  前人创作的经典的艺术品就像一位“沉默的智者”和“有趣的灵魂”,令后人回味咀嚼,滋养身心;同时,也引导我们艺术创作也要“明规矩而守规矩,脱规矩而合规矩”。有传统、有创新。创新,我认为就是不断地回归传统,提炼精华,与时俱进。这样的艺术品,才能令人看后觉得在情理之中,更在意料之外。当然,更多艺术品是为了迎合市场、短期复制衍生,快速消费,一阵风过去,遥无影踪,屹立不倒的还是经典艺术品。经典的艺术品,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审美,还会对科技创新有所影响。

  例如,摄影与绘画的关系。摄影技术,取决于科技的进步,古代没有照相机,人们要想去某地“打卡”或者来张“风采照”,只能靠艺术家手中的画笔去体现。一个用手画、一个按“快门”,两者之间的共性就是记录。其实优秀的摄影作品与绘画作品是记录,更是表达。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人与天地万物等。没有科技的成果,人类一切的“形象”都是建立在绘画之上,相比于几千年的绘画,短短百年的摄影艺术是从绘画艺术这千年大树上分离出来的“枝蔓”,并且绘画艺术也影响着早期摄影艺术的发展。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老师曾讲过的课,她说欧洲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之前,欧洲绘画基本上都是正面或是正侧面,有一点点4/3侧面,但还没有找到艺术的最佳感觉。据说拉斐尔也曾模仿达·芬奇画过一幅4/3侧面作品,但最终4/3侧面由达·芬奇确立。4/3侧面的一个确立,更丰富、更完整地反映人物的面貌特征与性格特点。享誉全球的《蒙娜丽莎》就是范例。通过她的讲解,说明了绘画艺术直接影响了后来诞生的摄影艺术。在拍摄的角度、光线、透视、技巧方面,伟大的艺术杰作给予了现代科技技术的“引导”。

【贾大年早期花鸟系列作品】

  科学与艺术,两者之间互为因果、互相进步。科学推动艺术的传播,同时科技进步亦需要“艺术化”的表现。科学与艺术要一分为二看,那艺术品也是如此,因为有不少对艺术不敢兴趣的朋友直言字画不顶吃穿,啥用没有。如果站在生存的角度,此话不假;如果站在生活的角度,此言不敢苟同。从生存的角度出发,如果一个人连吃穿都成问题,他自然不会关注填饱肚子以外的事情;从生活的角度来看,现在生存并非难事。人人吃好还不现实,人人吃饱可是生活常态。在吃饱穿暖的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相对丰盈了,心灵却在“贫血”,怎么办呢?我想优秀的艺术品——书法、绘画、雕塑……犹如“精神粮食”,引导人向美、向善、向上。这就不单是艺术引导的审美,更是一些清醒的艺术家所传递出的人文价值观!

【贾大年早期古代人物画】

  尤其是对于大部分人业余艺术(书画)业余爱好而言,只要不耽误工作与学习,业余时间花在业余爱好上,不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状态吗!大众把艺术当成生活的“调味剂”,艺术家则把艺术当成生活的“主餐”。两者互不矛盾。

  更何况书画艺术渐渐地走进千家万户,关键在于艺术家通过对现实的观察,以艺术作品为载体,表达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与文化结构。因为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这是文化的两个基本属性。只不过其表现手法和形式是通过艺术语言——线条与色彩;明暗与虚实;写实与抽象等多种表达方式来呈现……我记得法兰西学院主席克罗德·阿巴吉曾说过,艺术告诉我们客观物质世界的现象,我们内心情感的追求,以及用灵魂来引导我们的生活。

【贾大年葵花系列作品】

  艺术家描绘大千世界,从高山、大河,到小草、昆虫,从“车如流水马如龙”,再到“天地一沙鸥”,乃至一丝发、一双眼……一轮明月、一条小河,在艺术家的眼睛里就是“星辰大海”。我们时常以惯性思维吃饭、工作、观景,少数人与优秀的艺术家则不然,他们往往“站在边缘处思考核心问题”,而不会被“常规”工作与生活所牵制,总是看似寻常之间“出其不意”,在平淡的日子与景象里,捕捉新鲜事儿;其实大部分也并不新奇,而是大众缺少观察,艺术家恰恰相反,当别人看到一朵花绽放美丽的风姿而赞其娇美时,艺术家则再以不同角度观察它、表现它,除了颜色好、姿态好,还有“怡情”“深情”“多情”的另一面,还有花与物、花与人、花与昆虫、花与四季、花与生命的交织与共情……

  就像贾大年先生的葵花系列作品,其画风与色彩深入传统,不忘本来;博采众长,吸收外来;独具一格,面向未来。他以葵花为载体,融入自己的绘画语言与情感,结合人与花儿的“内在品格”,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留给观众自己去解读。观众读到的东西越多,作品就越成功。所以,他的绘画不单是拿起笔来表现美,更是表现其精神——葵花精神、人格精神!

【贾大年葵花系列作品】

  总之,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同时更要扎根生活,唯有脚下粘着泥,才能以生活的经验垒起思想的高山,俯瞰苍穹,精勤求索,创作出有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连接人之天性和人性的作品,才能触动、感动更多人!

  -end-


>更多相关文章
原创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CopyRight(C)2020-2022 北京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47156号 版权所有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犯到您权利,请联系站长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