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肠道健康日|追查结直肠癌“元凶”,破译人体健康密码

     发布时间:2022-05-27 16:17:52
 来源:中国网
    字体:

  今年5月29日是第十八个“世界肠道健康日”,自2005年起,世界胃肠病学组织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世界肠道健康日”,旨在提醒人们要注意身体发出的警示,注意肠道健康。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对于健康而言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当肠道老化、肠内菌群失衡时,包括动脉硬化、老年痴呆、恶性肿瘤在内的几乎所有成人病的发生率会大幅上升,导致身体机能急速退化,健康指数迅速降低。

  然而我国民众肠道健康现状令人堪忧,在约占全球17%的人口下,我国结直肠癌患者占比竟高达全球的31%。而且就在短短的30年间,我国现存的结直肠癌患者人数已远超美国,位居全球第一,所以关注肠道健康已刻不容缓。时逢世界肠道健康日之际,让我们以科学的眼光去窥探它的真面目,捍卫我们自身和家人的生命健康。

中国结直肠癌患者占全球31%

  01追查“元凶”

  目前结直肠癌的病因尚未明确,但经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结直肠癌的形成和发展与遗传、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因素都有关系。

  1.约有10%~15%的肿瘤患者都跟遗传相关,结直肠癌相比其他肿瘤,遗传因素更加突出,一类是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另一类是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

  2.结直肠癌早期大多没有明显症状,即使出现大便出血、大便习惯发生改变、腹胀痛等现象,往往以为是内痔出血、直肠炎症等常见疾病,极易被忽视,以致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3.大量进食高油高脂、腌制食物以及红肉和加工肉类,可能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增加“肠道息肉”风险,继而引发肠道慢性炎症乃至癌变;

  4.肥胖和超重会增加发病风险,尤其腹型肥胖的患病概率是正常人1.5~2倍;

  5.吸烟饮酒、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引起肠道对致癌物质以及有害物质的吸收,致使癌细胞产生。

  02预防支妙招

  由于癌症病变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不论从癌症治疗效果上,还是治疗费用上来讲,预防大于治疗是坚持不变的基本准则。特别是结直肠癌发展期缓慢,可长达10年左右,被称为“傻子癌”,最适合预防和治疗。一般而言,结直肠癌早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高达90%,基本上已经达到治愈效果,而晚期阶段则仅有10%左右;同时,晚期治疗费用远远大于早期病变的治疗费用。鉴于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强大的隐匿性和漫长的发展期,以及相比肿瘤标志物、基因检测等常规手段的局限性,肠镜作为结直肠癌筛查和诊断的“标准”,则成为不二之选。

奥林巴斯消化内镜

  做检查时,肠镜可通过肛门进入肠道,直观、完整、清晰地将整个肠道内部观察清楚,并对可疑部位可拍照、录像以及采取组织做病理检查等,进一步辨别和诊断。尤其随着肠镜技术的迭代发展,结直肠癌的发现率也在不断提高。比如,内镜企业奥林巴斯推出的NBI窄带光成像技术,通过光的三原色中窄带光容易被血液所吸收的特点,使得早期病变的变化特征在窄带光谱的照射下愈发明显,微小病灶无处可逃。不仅如此,奥林巴斯还将智能弯曲技术、可变硬度技术运用到镜体上,将柔软度大大升级,在更加深入细致检查的同时,给患者带来舒适的诊疗体验。若是患者害怕疼痛,还可选择无痛结肠镜,在麻醉作用下,“睡一觉”就检查完毕了,几乎没有不适感。

肠镜检查流程

奥林巴斯NBI窄带光成像技术

  03暖心小贴士

  ●每个人都必须做肠镜吗?一般建议40岁以上人群,主动接受肠镜检查,因为研究表明40岁后结直肠癌发明率明显上升,且年龄越高患癌风险越高;但由于现代生活环境致使结直肠癌发病趋势越发年轻化,尤其身有多种致病因素的高危人群,应根据自身情况,适时地提前肠镜检查时间。

  ●听说肠镜检查过程难以忍受,需要每年都做吗?现在的肠镜产品经过技术迭代,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优化,检查过程很“温和”,常人都能承受;而且只要首次检查没有发现异常,便可在5年之后再进行复查。

  ●疫情之下,如何呵护肠道健康,预防结直肠癌等消化道疾病呢?当下新冠疫情反反复复,居家办公、居家生活成为常态,人们在情绪、作息规律、饮食运动等方面多受影响,波及肠道健康。更得需要一日三餐,注意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多吃芋头、土豆、番薯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排便,以减少宿便的滞留。同时,因地制宜,多做运动,加速肠道蠕动,减轻肠道负担,防止肠道老化。此外,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熬夜和睡眠不足,加重肠道负担;放松心情,管理情绪,减轻焦躁、压抑等不良情绪带给肠道的压力。一旦出现消化不良、大便秘结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结直肠癌真正可怕之处是疏于预防。在现今生活节奏的加快下,肠道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我们要尽早树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早筛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力争做“行动派”,切实落实肠镜筛查,积极改变生活习惯,坚持适度运动,注意饮食控制,做好肠道呵护,收获健康体魄。


>更多相关文章
原创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CopyRight(C)2020-2022 北京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47156号 版权所有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犯到您权利,请联系站长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