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文化产业加"数"狂飙 "文化+科技"绽放耀眼光彩
吉祥物“小水滴”演绎裸眼3D秀,1∶1真人复刻的“数字人”现场直播,大型巨幕立体电影带领观众遨游祖国壮丽河山……
数字化是本届文博会一大亮点。今日,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称“文博会”)在鹏城之滨拉开帷幕。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数字中国”展区,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类文化企业齐聚一堂,呈献文化与数字结合的创意盛宴。
文化数字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广东历来敢饮文化产业“头啖汤”。改革开放初期,这里曾经铸就流行音乐与影视的辉煌。如今,文化产业在这里迎来数字化蝶变,华为、腾讯、励丰、凡拓、咏声、华强方特等响亮的名字,立起文化新业态的行业标杆。
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广东数字文化产业亮出硬功夫、真本领,“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推进文化制造向文化“智造”飞跃,正全力跑出加速度。
新布局 “双核多点”建设“数字湾区”
万朵花瓣降临、巨鲸飞跃小蛮腰,澳门塔变身太空火箭发射装置……2022年的新春AR灯光秀,以数字技术让湾区双塔“梦幻联动”,引发网友刷屏。
动画影像视频、360°全景、高清细节大图……点击进入粤剧艺术博物馆“虚拟漫游”平台,市民可以“云端”体验酷炫粤剧文化之旅。粤剧艺术博物馆通过数字科技手段对建筑全貌、馆藏展品文献进行数字化提升。“来粤剧艺术博物馆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馆长马楠告诉记者。
科技为文化插上翅膀,数字技术“点亮”大湾区城市。抢抓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风口”,广东数字文化产业加速领跑。
广东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大力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以广州、深圳为“双核”引擎,“双核多点”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全省形成。《广东省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将“打造粤港澳世界级数字文化中心”列为六大重点工程之一。
“数智经济到琶洲”。2015年以来,聚焦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产业主题,腾讯、阿里巴巴、唯品会等31个龙头企业先后在琶洲引进落地,涉及消费及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超1000亿元。今年3月,2023年海珠区文商旅融合发展大会上,海珠数智文创“一平台两支撑”措施重磅发布,打造广州数字文化产业新高地。
从“深圳速度”“深圳质量”到“深圳设计”,创意渗透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数据显示,深圳数字创意企业超过1万家。2021年公布的“深圳文化企业100强”中,100家企业都属于数字创意产业。
创新之城深圳,正在全力推进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将推动数字创意技术和设备、内容制作、设计服务、融合服务等四大业态创新发展。位于深圳的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日前揭牌。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大力发展影视动漫、游戏电竞、网络视听、数字设计“1+4”业态,成为全国首个数字创意全产业链集聚区。
珠海、东莞的游戏动漫、演艺娱乐、数字会展,佛山的影视制作、工业设计,汕头的玩具、服装等衍生品制造……广深“双核”引擎作用的不断提升,正在辐射带动全省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培育数字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预期,到2025年,广东数字创意产业营业收入将突破6000亿元。
新智造 数字赋能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去年7月,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揭开面纱。大厅里,幕墙上的投影秀流光溢彩,历朝历代的版本形态活现眼前,让中华文明“藏书阁”的形象深入人心。
这是广州凡拓数创团队打造的3D Mapping投影秀。作为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整体展陈单位,凡拓数创还运用数字孪生、空气成像等多种领先的数字化技术,连缀四大常设展区,为观众带来一趟穿越古今的“版本之旅”。
巨大的中国结悬浮在空中,80名舞者在地屏上翩然起舞,走出一幅唯美的《垂柳图》……充满“中国式浪漫”的经典场面,见证着“广东智造”不断自我超越的魄力。冬奥会开、闭幕式和国家体育馆等赛场内不少视效与音效技术,来自利亚德集团及旗下广州励丰文化。现场约有70%的LED屏幕都由利亚德提供。
“14年来,作为‘双奥之企’的我们,一直在科技文化融合的赛道上奔跑。”利亚德集团广州励丰文化总工程师李志雄透露,北京冬奥会的播控系统采用全国产设计,设备性能却比国外设备更加先进稳定,为观众呈现出完美的裸眼3D视觉效果。
去年,广东全省有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企业4267家,营业收入1.04万亿元,均占全国五分之一,居全国首位。坚持制造业当家,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文化制造企业成为“领头雁”,带领广东实现文化制造向“文化智造”飞跃——
以鸿蒙文娱系统为代表的5G和人工智能应用,展示出华为助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实力;腾讯通过数字引擎和数字仿真技术应用,打造古乐计划、云游长城、数字藏经洞等体验场景;广东省广电网络以数字家庭系统全面赋能乡村振兴……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文化遗产传承找到新的舞台。每件文物背后的文化记忆,都是不可再生的无价之宝。在阳江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一架褐红色的巨型天车悬在“南海I号”上方,中央搭载着一台三维激光扫描仪,正在来来回回对船舱进行“无死角”拍摄。
“这是世界首创的智能考古测绘平台,也是水下考古一次新的突破。”广州欧科副董事长王勇介绍,这座为“南海I号”量身定制的平台,目前已留下500多TB的完整数据记录,实现发掘过程全面回溯与虚拟仿真。
走向全国的“广东智造”,也让越来越多中华传统文化IP“火出圈”。乘着“新文创”的东风,腾讯与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等深入合作,打造出“数字故宫”“云游敦煌”等多个“爆款”案例。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故宫·腾讯联合创新实验室”落地并投入运营。通过数字化采集与利用,故宫珍藏的百万件文物将在这里迎来“新生”。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的探索之路,也将从广东这片创新沃土,翻开新的篇章。
新业态 大批特色产业集群应运而生
“互联互通”的精神特质、开放创新的文化气质,让广东成为孕育数字文化新业态的沃土。
广东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制定《关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化数字赋能、创意驱动,打造数字文化引领地、文化创意新高地、文旅融合示范地。
今年3月,省政府出台的《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新业态集群。
2022年,广东全省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营业收入5728亿元,相关发明专利累计有效量6521件,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广东数字创意产业在全国“一骑绝尘”:数字出版、动漫游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数字音乐、数字电影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电竞、直播、短视频等新业态发展迅猛,催生一批优质数字内容原创作品与数字创意头部企业。
近50家数字创意领域孵化器,15家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基地)相继落成。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中国国际漫画节等影响力与日俱增。
酷狗音乐、荔枝等大量优秀音乐企业云集花城。羊城创意产业园、广州南方广播影视传媒园区、广州飞晟园区等国家级音乐园区,星海艺术产业园、广州珠江钢琴产业园等专业化产业园,也对广州数字音乐产业的融合集聚发挥着重要作用。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明充分析,一个互联网化的音乐娱乐生态圈正在湾区悄然成型。去年,广州正式启动的“大湾区音乐产业创新服务中心”,正在推动更多原创音乐从大湾区扬帆出海。
去年,广东数字出版产值超2100亿元,动漫产值超600亿元,游戏业收入占全国4/5,电竞收入则占全国七成以上。目前,广东已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游戏产业集聚区,“动漫游戏产业之都”也正在成为广州“文化名片”。
“随着动漫产业链集群初步形成,其规模效应、协同效应、互补效应也在逐步显现。”广州漫友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张显峰表示,与动漫产业跨界融合,给电影、潮玩、游戏等领域发展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
广东正在加速数字文化产业布局,持续打造数字文化创意集聚区。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的奇迹,在越来越多领域上演。全省各地以头部企业为“链长”,配套链接上下游产业,400多家文化产业园区先后落成,大批特色产业集群应运而生。
抓住“双区”建设的战略机遇,背靠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广东数字创意产业正以一往无前的雄姿,朝向“打造全球数字创意产业发展高地”的目标砥砺前行。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专家观点1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秘书长钟雅琴
深港合作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高地
广东是全国较早开始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全国数字文化产业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广东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的优势主要包括:首先,广东拥有较为丰厚的文化产业、科技业和制造业基础,具备更全面、深入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的优势。其次,粤港澳大湾区为广东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区位优势。再次,广东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主动谋篇布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数字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为广东数字文化产业营造了较良好的发展环境。当然,广东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依然面临全球竞争压力加大、数字文化产业人才不足、数字版权保护等挑战。因此,广东发展数字文化产业需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健全文化科技创新体系。
与港澳地区的协同发展有助于广东数字文化产业开展国际合作。深港文化产业合作对“人文湾区”建设意义重大。深圳是我国“文化+科技”的先行城市。同时,深圳作为科技创新之城,亦是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基地,拥有较为丰富的数字文化资源。而香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文化交流互鉴和文化对外贸易的重要平台。两地应借助各自优势,加强在数字文化产业、国际文化活动、文化旅游开发、文化人才培养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现代文化产业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共建共享国际文化大都会圈。
南方日报记者 曾美玲
专家观点2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詹双晖
抓住数字文化产业契机打造新动能
广东正处于产业发展的导入期,未来还应依托港澳与国际接轨的优势,破解大湾区创新要素便捷流动的障碍,共同抓住数字文化产业契机,打造湾区文化产业新动能。
广东要抓住新一波科技革命带来的文化产业发展的转轨并道机会,在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IP化、个性化等方面抢占先机,可从几方面着手:
第一,要构建完善包括资源转化、项目孵化到产业链全生态、全链条的文化创新支撑平台体系,着力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引领地、文化新业态策源地,文化创意新高地、文化融合示范地。
第二,要高标准建设文化科技创新的载体,加快构建高效协同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文化和科技、旅游等的深度融合,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以及体制机制创新。
第三,聚焦重点的领域和产业,例如动漫、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网络视听、电子竞技、云服务、数字文化装备、“数字文化+”等,培育一批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型、复合型的跨界人才,培育文化“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在打造全国乃至世界领先的数字文化新业态集群上下功夫。
南方日报记者 曾美玲
案例
腾讯:开启手机上的“中华文化之旅”
“我终于登上长城,是个好汉了!”相信这会是大多数人第一次登上长城时的有感而发。可惜的是,大众对长城的认识只是一部分,有99%的长城段落地理位置偏僻,鲜为人知。
自2016年起,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携手腾讯,以长城为重点,启动实施了一系列公益项目,其中就包括了“保护长城,加我一个”修缮项目。随后双方又开启了在公众展示和参与领域的全新探索,对长城进行趣味化、体系化的数据处理,“云游长城”应运而生。
如今只需要通过一部手机,打开“云游长城”小程序,就能立即穿越到河北喜峰口至西潘家口段长城,身临其境般地“线上游长城”——雄伟的长城随山峦起伏、郁郁葱葱的栎树焕发着初夏的生机……当你“走近”长城,还能发现长城上的砖块纹路清晰可见。
“为了构建逼真的环境和优质的体验,我们综合创新运用了很多技术能力。”据腾讯互娱副总裁、“数字长城”研发团队负责人崔晓春介绍,作为全球首次运用数字技术实现最大规模文化遗产毫米级高精度、沉浸交互式的数字还原,腾讯游戏技术团队采用扫描重建技术,耗时半个月拍摄了约5万张高清图片,生成了超过10亿个面片,经历5个版本107次迭代,几近完美地复刻了一公里长的喜峰口长城。
同时,团队利用其自研的PCG生成技术在周围山体上“种植”了超过20万棵树,形成了错落有致的植被景观,带来了“一镜到底”的完整自然环境。
凭借着“长城在线写真”般的新颖体验,“云游长城”一经上线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小程序上线三天访问量就突破200万,人均在线体验时长近7分钟,截至目前整体的访问量已达3000万。
在2022“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国际分享会上,“云游长城”项目荣获“卓越之星奖”。“要把‘数字长城’打造为全球数字文保标杆。”腾讯方面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基于数字技术的积累和能力去实现社会价值,“大家‘云游长城’后,还能顺道去‘数字藏经洞’看看书、去‘数字中轴线’溜达一圈,实现手机上的‘中华文化之旅’。”
华为:为文物藏品“云上安家”
在数字化的空间里,观众可以跟随鼠标的移动,或者在屏幕上进行放大缩小等操作,实现仿佛在真实展览的现场中循着展线移动……穿越千年时间的书画,经过数字化的还原,在屏幕上呈现出相当丰富的细节,这是华为与伙伴生态联合打造的文化大数据消费场景。
在华为展台,观众可以戴上VR眼镜,进一步沉浸式体验数字化后的博物馆,深度欣赏古建与文物藏品中的纹样世界,感受藏品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
如何将宝贵的文化资源通过技术化的手段开发建设成繁荣的文化产业,是整个产业面临的课题,而数字技术助力展览体验“有温度”、展览传播“有广度”。
华为打通文化大数据体系,将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展览馆的家珍灵活“搬运”到千里之外的深圳,突破了物理空间上的限制,大大拓展了传统文化的辐射半径。
“不只是在内容层面提供高质量服务,文化大数据体系还可以在技术层面帮助用户盘活资源。”华为工作人员介绍,这套系统可进行数据管理、文化数据确权、文化数据分发、文化数据标识等相关应用,最终目的是支持文化产品的展示、共享、流通和交易。
文化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华为从云端的数据库、操作系统,到网络设备的关键器件,再到计算中心的服务器、存储产品的核心器件和软件系统,全部实现自主创新,为文化安全保驾护航。
通过华为研发的缩小版模块化机房,以及国产化的鲲鹏服务器、光传输、交换机、虚拟化系统、安装部署底层关联集成系统,作为文化大数据接入网关,可以整体形成文化大数据一体化机柜,支撑文化企业快速接入文化大数据专网,为文化企业提供本地计算、本地存储和本地网络资源。
广州欧科:数字化赋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内,“南海I号”考古现场上方的巨型天车成为往来游客注目的焦点。一层层的自动“扫描”,为这艘800年南宋古船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完整三维数据影像。
从为“南海I号”量身定制世界首创的智能考古测绘平台,到为开平碉楼进行三维建模……近年来,广州欧科不断探索开拓文博“元宇宙”的版图,助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最初踏入文保领域,王勇坦言是源自一股冲动。
2008年,他听闻粤北韶关乐昌的坪石镇要建水库,一段抗战时期的华南教育史很可能随着坪石老街的淹没被世人淡忘。他找到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双方一拍即合,带着欧科的技术人员和测绘设备,奔赴坪石老街,花了一周的时间进行抢救性云采集。
“当时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文保领域还很少,也没有太多的经费,大家都是靠情怀来迈出这一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回忆。
据史料记载,抗战期间,国立中山大学、私立岭南大学、培正中学等数十所中高等院校辗转内迁至粤北多地办学。烽火中的粤北贫困山区,成为抗战时期的教育中心,延续了华南教育之“火种”。
而这次王勇参与采集影像数据的坪石老街,曾是国立中山大学校本部所在地,走出了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奠基人杜定友、“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等一大批国家栋梁之材。
在他看来,这是一段“烽火不绝读书声”的抗战办学往事,也是粤港澳三地守望相助的动人故事。
无心插柳柳成荫。10年后,“三师”志愿者团队、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在坪石一带进行寻访,重新系统打捞这段历史,准备将遗址打造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四处查找相关的文物遗迹。
“此时的坪石老街,传统风貌建筑已经不复存在。很庆幸当时我们做了抢救性采集,这些数据和影像资料成为了珍贵的研究材料,为未来的活化利用提供历史原真性依据,帮助游人重返历史时空。”王勇欣慰地说。
今年,对于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保护利用还将持续。王勇介绍,欧科将依托相关历史遗迹、档案史料等资源,采用三维数字重建、知识图谱、AR等技术,再现烽火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
“我们常说科技让我们走得越来越快,当文化借助科技力量,跨越了时空,也可以让我们走得越来越远。”王勇期待,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守护、传承助力,让每一代人走得更远。
凡拓数创:用数字创意技术激发文化新活力
“瞧!这不是班昭嘛!”在今年广州文交会上,由凡拓数创自研的国风超写实虚拟数智人“班昭”吸引了往来客商的驻足观看。一位舞者通过精确到手指关节的动作捕捉技术,与屏幕中的虚拟数智人同步翩翩起舞。
而在本届文博会上,凡拓数创也将现场展示虚拟数智人“沁沁”等最新研发成果。“我们还带来了全自研国产化文博数字孪生FT-E平台、创意互动‘纹章瓷’、3D知识图谱等产品技术,全方位体现数字创意科技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凡拓数创副总裁王筠表示。
从中国国家博物馆虚拟数智人“艾雯雯”,到国家大剧院虚拟员工“ART鹅”,再到广州国家版本馆虚拟数智人“沁沁”……凡拓数创在研发虚拟数智人领域已有充分的市场经验。
“虚拟数智人具有灵活百变的形态和应用场景,既能作为文化IP,还能与展馆交互系统结合,具有无限的发挥潜力。”王筠介绍,本次将展示的虚拟数智人“沁沁”在设计上就凝聚了丰富的岭南文化元素,“能听”又“能说”,为观众实时解答广州国家版本馆相关信息,领略馆藏版本的独特魅力。
去年,凡拓数创作为主体展陈单位,深度参与广州国家版本馆建设,全面负责馆内常设展览及开放展览区域从策划、设计到实施的整体工程。
“我们的策划团队与专家组一起,先后推敲十几版展陈大纲,设计近600张空间效果图,只为讲透岭南版本资源,讲出岭南文化特色。”王筠告诉记者,凡拓数创擅长的裸眼3D、全息成像、3D Mapping、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都悉数应用在馆内,用技术赋予岭南文化时代新韵。
在本届文博会上,凡拓数创还带来一款数字“纹章瓷”。技术团队提取了纹章瓷上所蕴含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元素,通过影视级特效,在仿瓷盘上演绎出绚丽的观感。
“市民不仅可以通过互动了解纹章瓷历史背景,还可自由选择纹样素材、自定义落款,打造出个性化‘纹章瓷’,并当场将自己的纹样图式印刻在瓷盘上,将专属自己的文物纪念带回家。”王筠对这一产品的市场反响很有信心。
王筠坚信,数字创意有着持续激发文化产业活力的无限可能性。“它让沉睡的历史生动呈现,推动尘封的文化遗产一跃成为消费潮流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让虚拟与现实实现跨次元跨时空对话。”
励丰文化:打造文旅业态新矩阵
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打造裸眼3D的雪花效果,在湘西、无锡等地推出融合声光电技术的全景复合夜游模式……众多大体量的数字化呈现、极致的“中国式浪漫”背后,离不开“广东智造”——广州励丰文化的助力。
“整合国潮文化IP,通过虚拟现实等集成创新,我们希望打造一批精品文旅业态新矩阵,用数字科技推动广东优质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裁李曲柳说。
本届文博会上,励丰打造了一个沉浸式交互空间,融裸眼3D内容制作、TouchDesigner实时渲染引擎深度图像捕捉体感交互等高新技术于一体。
观众步入其中,能“穿越”感受到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灵感的《活字印刷》场景重现,还能与屏幕互动,XR虚拟沉浸式体验雪山场景等。
“我们考虑到,很多景区中固定不变的特色建筑可以有‘千人千面’的理解和再创作,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孪生+文旅’做到‘故事×N’的效果,用同样的风景,讲不同的故事。”李曲柳抛出了一个可以引发无限遐想的概念。
为了让前沿技术落地,励丰组建了一个专注于多元文化艺术体验与数字化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创意团队,汇聚具有交叉学科背景人才,作品覆盖文旅演业、城市公共空间、景区空间以及多媒体领域。
科技打破界限,引领智慧文旅风潮。在无锡荡口古镇,励丰打造的三大主题市集、荡口梨园情表演、光影夜游等文旅项目接连落地,一场“科技+文旅”的江南文化盛宴为古镇增添文艺气息,同时激活夜游经济活力。
“荡口古镇最大的智能化亮点在于拥有全球定位播控系统。”李曲柳告诉记者,这一系统被安装于游船上,通过卫星定位,可以进行同步游船播控。游船在行进中会自动触发音乐、音响、视频等,形成船与周边的景色协同表演,实现系统控制全自动化。
此外,励丰文化还推出了姑苏八点半、成都锦江夜游等头部夜间文旅项目,通过营造多业态融合的新消费、新场景,将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科技艺术融合,用文化科技创新点亮夜间经济。
李曲柳谈道,随着“沉浸式交互演绎实验室”“非遗数字化实验室”等六大实验室逐步建成,励丰文化将持续运用5G、AI、虚拟现实、全息互动等新技术,创新精品文旅项目。“作为在大湾区成长起来的文化科技创意企业,将继续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进一步激活广东乃至大湾区的数字文化产业新动能。”
南方日报记者 黄堃媛 叶丹 郜小平
- 广东文化产业加"数"狂飙 "文化+科技"绽放耀眼光彩2023-06-07 05:06:03
- 湖北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十2023-06-07 05:06:01
- 天津财政:“开源”有道 “撬动”给力 监管有方2023-06-07 05:06:01
- 河南首张“企业开办+用电报装”营业执照发放2023-06-07 05:06:01
- 宜宾:跨区域联动跨部门协作 共护长江上游绿水青山2023-06-07 10:06:10
- 江西: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2023-06-07 10:06:01
- 天津:引聚金融“活水”滴灌科技创新2023-06-07 1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