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邮华夏两基金又踩雷了?尔康制药被证监会立案稽查

     发布时间:2017-08-15 07:10:39
 来源:中国基金报
    字体:

中国基金报记者 江右

导语:同情重仓尔康制药(11.460,0.00,0.00%)的基金。

停牌3个月的尔康制药今晚发了5个公告,主要说了4件事情。1、修正上半年业绩预告,业绩同比下滑了;2、证监会对公司立案稽查了;3、公司股票可能实施被暂停上市;4、公司要申请继续停牌。

尔康制药遭立案调查

中邮华夏基金二季度末仍重仓持股

3个月前的5月9日,一篇强烈质疑尔康制药涉嫌财务造假的文章在网络上传播开,文章称尔康制药在海外设立的公司涉嫌虚构利润,与此同时尔康制药还涉嫌虚构资产。随着文章传播,当天尔康制药股价跌停。5月10日起开始停牌,而后湖南省证监局进场核查。

如今,收到了中国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并表示公司存在被实施暂停上市的风险。

图1:尔康制药今晚公告

\

3个月,等来了存在被实施暂停上市的风险,重仓的基金们情何堪。3个月前停牌的时候,我们还只能看到一季度末的基金持股情况,基民朋友们还可以抱着侥幸心理,说不定我的基金已经把尔康制药卖了呢。

可是基金二季报已经出来了,在里面的很多基金还是继续重仓持有着,股票已经停牌了,现在是卖不出去了。不知持仓的基金们是不是在考虑给这个股票下调估值了。

从绝对持股来看,中邮基金和华夏基金是尔康制药的重要持股者。中邮基金旗下基金合计重仓持股高达9680万股,华夏基金旗下基金重仓持股5118万股,且基本都是主动管理型基金持股;这两家基金之后,国联安基金一只被动指数基金持股127万股,其他基金公司也多是被动指数基金零散持有几十万股。

图2:二季报重仓持股尔康制药的基金一览

\

当然,持股多或许并不一定代表仓位重,也有可能是基金规模大啊。但实际上,从持仓仓位来看,中邮和华夏旗下基金在尔康制药上的仓位也是比较重的。截至二季末,中邮系4只基金持仓占比在8.6%以上,甚至中邮核心竞争力持有尔康制药的占比高达10.25%,超越10%的“红线”,应该是停牌导致的被动超限。

图3:重仓尔康制药的基金持仓比例一览

\

图4:中邮核心竞争力二季报重仓股一览

\

实际上,不只是基金踩雷,连中央汇金资产管理公司和社保组合一季度末在尔康制药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也是持仓不少,停牌前是否已卖出,可待尔康制药预约的8月29日中报披露观察,到时还可以看到更多的公司经营等各方面的信息。

业内人士表示,在尔康制药最终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不好去下定论,但如果造假行为坐实,那结果应该不容乐观。今年确实有的基金公司流年不利,频频踩雷,投资的股票牵涉到问题公司较多。

尔康制药涉嫌造假遭质疑

被曝光前几天大股东套现10个亿

说到尔康制药的造假,我们也来简单回顾一下来龙去脉。

作为200多亿元的大白马股,尔康制药自2011年9月底上市,业绩靓丽得不要不要的。简单看看最近几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88亿元、6.05亿元、10.26亿元,连年高速增长,今年一季度2.19亿元净利润,又是30%的增速。股价从2013年的底部到2015年的高点,也涨了10几倍。

然而,就是这么一家业绩靓丽的公司。在5月9日遭到一个名为“市值风云”的自媒体的质疑,一篇名为《强烈质疑尔康制药涉嫌严重财务舞弊:中国海关喊你来对账了!》的文章,令尔康制药股价在当天跌停并停牌至今,遭立案调查。

该文章质疑内容主要是两点:1、海外财务造假,质疑尔康制药柬埔寨公司的18万吨木薯淀粉生产项目2016年实现的6.15亿元净利润,通过中国海关数据和柬埔寨工厂人员等情况推算,这个净利润数据存疑;2、尔康制药的固定资产增长存疑。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曝出造假股价跌停之前,尔康制药的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已经在4月底减持套现10个亿。

图5、实控人、控股股东减持套现

\

图6:高管们也在不停的卖卖卖

\

尔康制药乐视网(30.680,0.00,0.00%)神雾兄弟上演地雷阵

实际上,虽然监管趋严和市场质疑的增多,近年来问题公司频频曝出,并且曝出问题的不少都是大市值公司。去年12月被质疑造假的400多亿元市值的信威集团(14.590,0.00,0.00%),至今尚未复牌,今年以来又有神雾系的神雾环保(24.160,0.00,0.00%)和神雾节能(28.960,0.00,0.00%)的经营模式遭到质疑,乐视网则是因资金链出现流动性状况,这几家也是接近200亿及200亿元以上市值公司。

目前神雾环保、神雾节能、乐视网都处于停牌中,并且基金持仓也是不少。

图7:乐视网的部分持仓基金们

\

图8:神雾环保的部分持仓基金们

\

图9:神雾节能的持仓基金

\

一些基金重仓的股票频频踩雷,令人大跌眼镜,反映出一些公司在个股研究和风控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当然,投资成长股本身的风险要远高于价值股,即便如此,一些基金还是应该反思过去激进的投资手法,相关公司是否真的研究透了才下重手持仓呢?

>更多相关文章
原创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CopyRight(C)2009-2015 北京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47156号 版权所有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犯到您权利,请联系站长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